“典” 亮生活,与法同行 —— 走进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,它就像一本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,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都能在其中找到依据。从我们出生到去世,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,民法典都在默默地守护着我们,保障着我们的合法权益。
居住权首次设立,保障 “住有所居”
“住有所居” 是百姓最现实的心愿。《民法典》物权编设立了居住权,规定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,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、使用的用益物权,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。这一规定充分保障了居住权人对他人所有房屋的居住权利,体现了 “以人为本” 的立法理念,更大范围地解决了 “住有所居” 这一民生问题。
“对号入座” 入法,让制止霸座有法可依
在民法典颁行以前,遭遇 “霸座” 行为,大多只能以劝导为主,缺少法律制裁。而现在,《民法典》第八百一十五条规定,旅客应当按照有效客票记载的时间、班次和座位号乘坐。这让制止 “霸座行为” 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,还广大旅客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。
学习民法典,做守法用法好公民
今年五月是我国第五个“民法典宣传月”,为进一步提升群众对《民法典》的知晓率,增强群众法治意识,洞头区检察院开展了主题宣传活动,让这部 “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” 走到群众身边、走进群众心里。
民法典的实施,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支持。我们要学习民法典知识,增强法律意识,自觉遵守法律法规。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,要学会运用民法典这个有力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让我们一起尊崇民法典、运用民法典,共同营造一个学法、守法、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。